陳澧(1810年-1882年),字蘭甫,號東塾,廣東番禺人,曾任廣東河源縣訓導,受聘為學海堂學長,晚年任菊坡精舍山長,世稱東塾先生。近年其遺著《東塾集》等整理為《陳澧集》六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東塾集》第五卷載有番禺史氏先祖史善長生平。
君諱善長,字春林,浙江山陰人,父諱德恢,為粵海關吏,逐居廣東。君生十月而孤,貧母王氏苦節以鞠,之長而有異才,倜儻不羈。
始教授學童繼復為吏,吏滿為洋商不得意,捐納為知縣選江西餘干縣,先是鄱陽濱袁氏、朱氏二村聚眾鬥,朱氏多死者,告於官,殺人者袁梓材捕之不獲,君到官,上官命發兵捕之,君曰:無庸,即易短衣攜一童子,乘舟抵袁氏村,天暑,村人袒坐湖神廟,君就之坐云舊識梓材問其事,村人為具言。君登舟使童子呼曰:縣官來!皆大驚。君曰:上官命我率兵捕梓材,我獨身來,恐擾民也。皆叩首謝,且曰:每年此日有大風,請舍於廟。君曰:無庸。是夜大風作,村人出求君,舟得十里外,草中皆泣,拜曰:以梓材故幾喪,好官願往挾之歸,往返一月程,請具廿結。君曰:官與民信耳,何結為?即去。白上官上官哂之,未盡一月,梓材至,由是君名大起。君益以慈惠為治,民大悅,為作生祠會。
有妖賊朱毛俚者傳聞在餘干,奉 旨捕之不獲,君坐革職,發烏魯木齊。縣民詣巡撫乞留君,巡撫慰遣久之乃散去,其後總督閱兵至,民復訴君治狀總督 陛見奏其事,嘉慶二十四年,以遇萬壽恩釋回。
君性豪邁好施與,雖謫戍,意氣如昔,烏魯木齊將吏皆樂與遊,謫宦貧死者君皆周恤之,餘干外委與君同謫,君(挐)以行衣食之至戍,屢贈金,外委飲博輒盡及釋回,為償博,負同行至江西,復贈金使歸壽其母廣東肇慶人劉甲。在戍娶妻生子,遇赦貧不能歸將鬻妻子君挈之同歸。君之始謫也,母年七十餘。君在戍三年,恆思母悲泣,及歸,孝養五年母卒,盧於墓。
君善為詩,江西知縣惲子居,稱之曰七十二同官詩人第一。在烏魯木齊有稱弟子從學詩者,所著春林詩鈔八卷,雜文一卷,輪臺雜紀二卷,東還紀略一卷,道光十年十一月卒,年六十三,子七:致祥江西樂安縣知縣,致遠、致華、澄翰林院編修、端、鴻廩生、溶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