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朱力平 文/圖 2009年3月28日
坐落在寶安區西鄉街道樂群社區的鄭氏宗祠是一座具有200多年的古宗祠,它承載著西鄉鄭氏族人世世代代的願景,也記錄著鄭氏族人為世人造福的生動故事。在此,鄭氏族人根治了西鄉長久以來的水患,演繹過深圳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賑災壯舉,他們的善舉成為了後世的榜樣。
記者 朱力平 文/圖 2009年3月28日
坐落在寶安區西鄉街道樂群社區的鄭氏宗祠是一座具有200多年的古宗祠,它承載著西鄉鄭氏族人世世代代的願景,也記錄著鄭氏族人為世人造福的生動故事。在此,鄭氏族人根治了西鄉長久以來的水患,演繹過深圳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賑災壯舉,他們的善舉成為了後世的榜樣。
深圳鄭氏又稱東鑑鄭氏是指北宋年間遷入,先祖為柏峰久居深圳一帶的原居民鄭氏,分五房:仁、義、禮、智、信。深圳鄭氏為滎陽鄭氏之後人。
東鑑鄭氏,一世祖鄭柏峰,舉進士,官封朝奉大夫,原籍南雄府保昌縣,於北宋熙寧三年(西元1070年)定居東莞縣(東鑑)今之深圳南頭。柏峰41歲生二世祖帽庵,官封朝議大夫。帽庵49歲生三世祖南莆,官為宣教郎,生五子按順序:仁、義、禮、智、信,其中信祖子孫遷自今中山市平嵐三鄉,其餘均在深圳繁衍。
史致祥,道光20(1840)年時任樂安知縣,妻張氏舟山張錫蕃之妹,參見舟山博物館【舟山歷史人物李哲濬考說】。江西餘幹知縣史善長之子,參見陳澧所著《東塾集》卷五《江西餘幹知縣史君傳》。
史致祥生平迄今尚未尋得完整資料,根據網路上幾篇相關文章,其中附有《樂安縣誌》史致祥於道光20年任試用知縣(之前為縣署)。
史印玉,廣東廣州人,江西樂安知縣史致祥女,廣西補用同知石永康妻,同治12年卒。著有《芙蓉館遺稿》(1卷)詩37篇(同治13年[1874]刊本)。
日後或尋得史印玉所著《芙蓉館遺稿》再另行更新
廣東番禺人,拔貢中鄉榜,先任淇縣知縣,光緒二十七年(1901)與章炳燾對調來內,悠履承炳燾修築之後休養生息不事,更張地方實利賴之縣署,舊有小糧歷任多隱未上報,悠履“盡征盡解”悉數上繳,此足見其操守。諸多政務中,他最喜歡考核學子功課,有空便親自登臺講學。每詩課命題往往先自擬作為士模範,平時嘉於課士,每月除例定一課仍照進行外,又命教諭、訓導書院等處各加一課,共為五課,皆由悠履籌發獎貲。雖然沒有很大文名,但雅好吟詠,仍屬狂熱詩人,遇地方各界題贈無不酬和,著有《菊潭驪唱》詩集;在內鄉任後升為在任候補道。當時輿論有評,以聯語者曰:
…有仁心,無仁政;是好人,非好官’,蓋與前任知縣章炳燾比較而雲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