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孫中山築起三峽夢,至1947年的二十六年間,內亂外患連年不斷,多次功敗垂成。
1963年,84歲的薩凡奇接見中國水利部專家,念念不忘:『…中國大壩一定會建成,你們中國有許多聰明人,不會把巨大財富長期擱置不用。只是對於我,已是一個失落了美好而痛苦的夢境…』
三峽大壩的故事並未結束…
話說1949年江山易主,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蘇聯成為中共的親密戰友和老大哥,1952年起大規模援助中共大陸工業基礎建設。這些援建項目以及隨後所定數十工業項目,合稱第一個五年計劃,其中包括武漢長江大橋。1953年2月19日毛澤東搭乘《長江》艦視察武漢長江大橋,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林一山登船向毛澤東報告長江現況、洪災成因以及在長江上游幹流和主要支流修建一批梯級水庫之構想。
毛澤東聽完,問林一山:『修這樣許多支流水庫,都加起來,你看能不能抵上三峽這個大水庫呢?』
林一山答稱:『從長江致災洪水的來源說,這些水庫都加起來,還抵不上一個三峽水庫的防洪效益。』
毛澤東指著地圖上三峽東口再問:『那為什麼不在這個總口子上卡起來,畢其功於一役?就先修這個三峽水庫怎麼樣?』…
林一山興奮地回答:『我們很希望能修三峽大壩,但現在還不敢這樣想。』
『都加起來,還抵不上一個三峽水庫,你不是也這樣說了嘛?』毛澤東笑著說。
林一山見毛澤東興趣正濃,又談起薩凡奇的三峽開發計畫。
毛澤東詢問當時的造價,林一山說薩凡奇提出的造價是13億美元。毛澤東派人找來心腹愛將羅瑞卿,瞭解人民幣與美元的比價,然後掐指一算,認為造價不算高,又詢問工期和地質基礎條件等問題。
毛澤東拿起望遠鏡,仔細觀察河灘、暗礁與峭壁…
…
望遠鏡並不稀奇,有趣的是,這具Westinghouse 6×30 1943出廠的望遠鏡,不但是美製,還是美軍延安觀察組於1944年所贈。毛澤東相當珍惜,隨身攜帶形影不離。1947年3月胡宗南進攻延安,毛澤東轉戰陝北,隨身物品不多但有這具望遠鏡。如今保存於軍事博物館,有何特殊意義不得而知,但在這具望遠鏡背後,許多中共與美帝間分分合合的故事倒也引人入勝…
總之,軍艦即將到達南京,毛主席叮囑林一山:
『三峽問題暫時還不考慮開工,我只是先摸個底,中央分管這項工作的同志,你也暫時不要跟他們講,但南水北調工作要抓緊…』
顯然,三峽夢已深植毛澤東心中…
1954年夏,長江氾濫,發生百年一次大洪水,中下游損失慘重,南北交通大動脈的京廣鐵路停運100天,修建三峽大壩之念再起。年底,12月,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搭乘京廣線專列,召喚林一山前來匯報三峽工程技術問題和壩址情況,決心進行長江流域規劃和三峽工程設計研究工作。
當時國庫空虛又無外匯,毛澤東指示周恩來照會蘇聯總理,部長會議主席布爾加寧(Nikolai Bulganin),請求派專家協助修建三峽工程。
布爾加寧很快復照同意支援,並於1955年6月派遣首批蘇聯專家,包括:組長德米特裡也夫斯基(Dmitriyevsky)–曾領導設計古比雪夫(Kuybyshev Reservoir)、布拉茨克(Bratsk Reservoir)、斯大林格勒等著名大壩並獲列寧勳章,成員馬林諾夫斯基(Malinovsky)、阿卡林(Alcarin)、葉戈羅夫(Yegorov)、魯達可夫(Rudakov)等12人抵達長江水利委員會,這是中、蘇合作建設三峽水利工程的開始。
三峽水利工程又再開始的消息傳來美國,勾起韓約翰的回憶,將存封已久的題材,拿出來重新寫成《孤石A Single Pebble》。1956年1月出版後,不但暢銷,迄今仍有許多中學指定為課外讀物…
1956年6月1日,63歲的毛澤東於武漢游泳橫渡長江一事傳來美國,引起一些騷動。《LIFE》總編威爾遜聽聞此事,想起當初花了二萬五千元三峽專訪的鉅額投資尚未回收。生意終歸是生意,於是打鐵趁熱,立即翻箱倒櫃找出滿佈灰塵的檔案,交給編輯部排版付印,於1956年6月11日出刊。
有趣的是,威爾遜在頁首上加了這句:
『John Hersey’s new novel, “A Single Pebble” is born of a voyage that he and Dmitri Kessel made for “LIFE” on China’s great river』
言下之意:韓約翰之所以有今天,是我《LIFE》成就他的…
附註:
韓約翰並非唯利是圖、見利忘義之徒。《廣島》出版後,先鋒論壇、華盛頓郵報、太陽報及英國雜誌等爭相刊登,需付鉅額版稅,韓約翰要求直接匯往紅十字會,分文未取。但是,也沒聽到他在任何場合,提起三峽之旅。或許,心中對《生活》和Dmitri Kessel多少還是有些愧疚吧,我猜…(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