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越秀史氏家譜 本源錄

木本水源,指點親切。未有木無本而能常茂者,即未有水無源而可長流者。世  習焉不寪往之世,當能言之稍速則數點忘其祖矣
本源之謂何也,吾宗族姓繁衍多出溧陽,乾隆年間五十一世祖 在鑛 重修族譜具在,因就本支之世次相承者,敬謹錄出傳承子孫,俾祖功宗德開卷了然庶幾,美繼美述,以承先啟後,且使子孫永遠尊護,按代記續,自百世以至千萬世皆有所考,如瓜瓞之綿綿不絕有厚望焉
光緒元年 五十六世澄謹誌 苦目疾不能做楷

《本源錄》

古之以官為氏,史之先自周文王伯邑考生佚俾掌史《尚書洛誥》,王命作冊逸祝冊雲逸史佚也。
佚子升紹其職,子孫皆為周史,由是以官為氏。周轍東遷,史之散在齊、衛者最著,至史晨代有聞人。
史晨孫史恭,西漢武帝元符中(1098-1100年間),由「魯濟」北徙『京兆杜陵』。
恭母諱貞,君女弟節為衛太子據良娣,生子進,號史皇,孫皇孫生病已號。皇曾孫巫蠱事起,皇曾孫繫掖庭獄,遇赦得出,育養於史氏。
昭帝崩,皇曾孫入承大統。念舊恩,封恭為『杜陵侯』
恭三子,高、曾、元,並封元之孫崇佐《光武中興》,以功封『溧陽侯』,子孫遂家『溧陽』。
此吾史氏自「魯」徙「杜陵」,自「杜陵」徙「溧陽」之淵源也。厥後子孫世襲封史氏之姓,由此大顯。
按豫章(今之南昌)譜,周太史佚傳至春秋衛大夫鰌,字子魚,以直聞。鰌生瑕,瑕生起,字伯初,徙中州汝陽平輿裡,為鄴令。決水灌鄴,著惠政歷傳元道積篁等。殆西漢武帝時,杜陵侯,諱恭者,又鰌之十七世孫也。王者三十年,為一世。攷通紀編年合之。周太史衛大夫,鄴令杜陵侯世次若符節然。但溧浙遺譜而上溯及周太史中,多間斷,大都以年遠世湮,無從徵信,今閱豫章譜,必有所本,謹識之,以俟吾宗博雅者攷訂焉。

謹按是錄,以東漢溧陽侯,諱崇者為第一世祖,上溯西漢杜陵侯,諱恭者則壯侯之曾祖也而錄合編。雲晨之孫恭是以史晨為仁侯祖矣。考漢隸有史晨二碑,現存山東孔廟碑,稱:河南史君,諱晨,字伯時,靈帝建寧元年任魯相,是晨實東漢人,且與溧陽五世祖節侯同時而非漢出之遠祖,明矣。
昔狄武襄不拜梁公墓,以著別也。宗系所關固不可不辨。譜稱魯請郊廟之禮於京師,天子命史角往魯,人止之。角之後仕於魯,遂為魯史。晨官魯相,或即角之後裔,其分支當在溧陽侯之前,而受姓於周太史,是固異派而同源矣。闕裡前後二碑距今一千八百餘年,原石具在。漢隸中之最稱完整者。金石萃編考訂甚詳,此與周史籀、石鼓文統同為吾家世傳不朽之宗器也。子孫其慎護藏之。
光緒丁亥錄已刻成,謹附其說於此。澄記時年七十有四。

恭,漢元狩間中郎將,轉涼州刺史。元鼎四年,有妹節,為衛太子據良娣,生始皇孫進,即悼皇考征和二年,皇孫生曾孫病已後,改名詢,嗣位而為宣帝,幼依恭母貞君育養,及即位,恭已歿,已舊恩追封杜陵侯,諡曰仁。 子高曾元溧譜雲自魯徙居杜陵。
元,字叔長,樂衛尉遷侍中中郎將關內侯以舊恩。元康二年三月乙未進爵平臺侯,食邑一千九百戶。二十五年薨諡曰康。子恁。
恁,字洪謨,奉車都尉遷侍中中郎將,建始元年嗣爵平臺侯,十九年薨諡曰戴。子習。
習,字尊道,中書令轉駙馬都尉。鴻嘉二年,嗣爵平臺侯,諡曰昭。子崇本舊譜。

一世  東漢

崇,字伯勤,魯郡濟北人也。高祖恭,徙封杜陵,遂為杜陵人。東漢建武二年,平赤眉劉盆子有功,除右將軍青翼二州刺史,加驃騎將軍,封溧陽侯,食邑萬戶。建武末年,就國褰帷涖政,軫民之瘼,治尚寬簡不威而化。詳上書令左公雄廟碑。
公生西漢元始甲子至章帝建初壬五月五日薨諡,享年七十有九。詔贈司空使侍節,徐、兗二州刺史,諡曰壯。葬湖埭村,夫人淩氏袝立廟追饗累世不替後。唐升元三年,知縣事郭延紹以歲旱,七月六日率官員赴廟禱雨,俄蒼龍起於湖心,黑雲生於廟上,霈澤一傾,遂成豐稔。事載於尉遲公勝碑。
宋,崇甯丙戍夏,不雨。知縣事李亙率吏民虔禱,澍雨隨降,既而地湧三泉於神位之下,花發一枝於古楓之旁漕,使者以神異上聞。明年改元大觀,有詔賜祠,為顯惠廟。詳邑丞方公洙碑。
後六年,知縣鄭公驤初下車敬謁侯祠,雨暘無愆有年。薦臻又以事上諸朝。政和六年夏,詔加封為靈濟公。元至正壬辰,紅巾賊破溧陽州,眾奔避於長蕩湖依東北。史氏義兵為悍,祈佑顯惠廟。是夜,賊北出崑崙橋,忽風雷大作,見雲端若有赤旗金戈之狀。義兵復鼓譟聲聞。賊惶遽亂走無遺。事載孔公克齊壬辰紀變。
明洪武二十二年六月,署事縣丞鄧資深祈雨靈應。大理少卿呂升作送神辭四章,紀公之德,為史氏之始祖首祀。鄉賢今之宇內瓜瓞綿綿,簪纓衍慶皆公德所貽之厚也。

二世 東漢
顥,字叔升,章帝元和二年嗣爵溧陽侯。公英姿拔秀,純孝天成。遭壯侯喪哀毀幾絕杖而後起,三年門閭忽生芝草。事聞天子,賜錢萬鍲絹千疋。享年七十有五。安帝永初七年薨諡曰文侯公之孝可以攀曾媲閔為世世子孫楷模甯有既哉。

三世 東漢
茅,字德英,安帝元初三年嗣爵溧陽侯,除尚書遷侍中轉鎮西將軍,出牧雍州敷政得宜,寬猛並濟,享年六十有七。沖帝永嘉元年薨諡曰頃侯祠鄉賢

四世 東漢
洽,字君普,質帝本初元年嗣爵溧陽侯,除河內太守轉司隸校尉羽儀當世骨鯁一時。享年八十有一。桓帝永壽二年薨諡曰成侯。

五世 東漢
澤,字素廣。桓帝延熹元年嗣溧陽侯,除左中郎將轉上郡太守遷御史大夫。正色立朝,振威獨坐。享年七十有七。靈帝建甯三年薨諡曰節侯。

六世 東漢
鉉,字安鼎。靈帝建甯四年嗣爵為溧陽侯改封蘭山侯遷翼州刺史。科條咸備,章程具舉。享年八十有五。獻帝九年薨諡曰康侯。

七世 東漢
藻,字睿文。獻帝建安十三年嗣蘭山侯。精究庶事,明察枉直。時奸臣竊位,天下三分封爵,遂絕子孫為溧人焉。

八世 三國吳
懿,字恆善。司空府諮議參軍征南將軍,九真隴西二郡太守。子爽紹。

九世 晉
紹,字仲延。鎮西府參軍除武陽將軍司徒府長史封武陽侯。見建甯太守公長宗普圖序。端毅敏達,飾躬勵行,以經濟學道為己任。子琬。

十世 晉
琬,字子玉。齊王府參軍丹陽江甯二縣令散常侍輕車將軍,封宜春縣男進都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戶。子諒。

十一世 晉
諒,字叔大。瑯琊王府主簿從溫嶠為右長史平蘇峻桓溫功加散騎常侍強弩將軍北海郡內史本國大中正封常安侯。子陵。

十二世 晉
陵,字伯因。積射將軍左中郎將禦史中丞豫章太守,剛正不阿,風裁高峻,公卿憚之。子援。

十三世 晉
援,字道濟。甯朔將軍中郎將。永和八年重立溧陽侯廟碑。子充。

十四世 南北朝宋
充,子爾盈。布衣糲食,不通幹謁,居家持身有先民遺風。子篡。

十五世 梁
篡,字文集。散騎常侍兗州刺史建昌縣開國侯。子祺。

十六世 陳
祺,字睿允。性至孝,恬淡無為,杜門清修,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子育。

十七世 隋
育,左監門侍中衛將軍。子仲謨省。

十八世 唐
仲謨,字世則。越王府東閣祭酒朝散大夫丞州刺史。推嫌讓能,直道自持,以經術飾吏,治嘗合族,重立溧陽侯廟碑,山陰侯墓碑。葬函山前。子元道。

十九世 唐
元道,字徹微。宏文館學士中散大夫太子洗馬江州刺史。政尚寬平士民皆食其德。子叔豪。

二十世 唐
叔豪,字君傑文林郎。子淨滋。

二十一世 唐
淨滋,字元默。朝議大夫輕車將軍駙馬都尉,凓陽縣開國侯。子洤潮。

二十二世 唐
洤,從政郎。見甯譜衣冠慶傳附錄,子廉。

二十三世 唐
廉,字伯清,行七一。恬退不樂士。進臨安府君,會昌六年會族重修溧陽侯廟,公以宗長首倡不吝罄橐以妥厥祖。子贇。

二十四世 唐
贇,字允迪,行祖九。承仕郎。性喜湻篤,善氣迎人,晚年陶情詩酒,以禮義島畫鄉裡。子端。

二十五世 唐
端,字正卿。從義郎。見甯譜衣冠慶傳附錄。子質、謙、恕。

二十六世 唐
質,字樸夫。承奉郎。見甯譜衣冠慶傳附錄。子寔。

二十七世 唐
寔,字茂中。天復三年,以楊行秘舉授銀青光祿大夫檢孝刑部尚書監御史大夫上柱國譽馳鄉裡才負變通禦邊徹以多能輯兵戎而有術,洞詳稼穡善撫蒸黎敕牒見存。子澱。

二十八世 唐
澱,字安之。騎都尉國子博士。見甯譜衣冠慶傳附錄。子萬壽。

二十九世 唐
萬壽,字喬年。石晉安南將軍蔡州刺史。渾樸不彫,至性獨存於持法中寓寬仁之意。葬於東村。子彥虯、惟則。

三十世 宋
惟則,行六,溧陽人也。宋興徙居四明慈谿尋遷鄞縣洗馬橋瑰岸。有幹局忠義之氣,勃勃居長譜葺先世用昭幽光自謂後必有興者筆削五代亂臣之下入仕子孫事垂戒,後裔使臣事天子者顧忌宗規而不敢二心焉。當時有勸以仕者,惟肖而不答,容貌若愚,其身龍虎,其文又自食其力,荷鋤躬耕,與二三野老話桑麻,較雨量晴,不作貴介公子態,每以淑言嘉行開導鄉黨。有緩急叩門者,傾囊倒篋無德色卓然有先民遺風。事詳先哲譜序。富人餘氏賢而異之,妻以女。子成。

三十一世 宋
成,行十二。累贈太師少保,配陳氏贈南昌郡夫人,繼任氏贈咸甯郡夫人。子殊絕,次簡,次翰。此因甯紹舊譜。

三十二世 宋
簡,自廉夫,行廿一。贈太師翼國公。生於景佑二年乙亥三月十九日,卒於嘉佑二年丁酉八月二十七日,年甫二十三歲。公初為郡吏,事後母任夫人至孝。四明月湖有十洲三島之勝,五日競渡,母欲往觀,公乃解衣付職庫具餚饌以遂歡。郡守呼之無服久之始見,守怒,先是守受賕杖平民,公陰令五佰殷其杖以刑至視為所覺益怒遭斥罷歸,數月忿鬱而亡。配慈谿葉氏後累贈翼固夫人,生於明道二年癸酉十二月十九日。素稱靜女,頗曉詩書,年十九歸我公,又六年公不祿,時夫人懷娠七月,父母欲奪其志,夫人矢死靡他,日夕泣禱曰:使史氏不絕,當生男。閱三月八行公生,夫人朝暮組紃,火不再舉。鄰媼相謂曰寡且貧矣而欲守繈褓之子乎?夫人曰:固也,獨不聞貞女不更二夫言乎?媼慚而去。
八行公當髫齡即穎異不凡,夫人教以孝經、小學諸書,恂恂儒雅,有成人之風,及長,從學又戒之曰:士貴實行,若徒觀書操筆,人孰不能爾其勉之。公愈自刻厲卒以孝友婣睦任卹中和之行舉於朝既而聞道,公又登進士矣。夫人生平無疾耳目聰明,女作迄老不倦。太守樓公異,嘉其節孝,送門對雲『黃卷教成遺腹子,白頭親見起家孫』時人爭傳以為榮。宣和元年五月二十四日卒,享年八十有六。以曾從諸孫貴顯廉夫公與夫人凡十八封累贈如前,當公之沒也因幼以火化,葬後越王再相詔封五代,乃刻木招魂,與夫人合葬於鄞之陽堂鄉長樂裡之原建無量壽庵供奉香火。詳郡乘及秘閣樓公異撰墓誌。子一詔。

三十三世 宋
詔,字升之,第小四。累贈太師封越國公,父翼國公簡,母翼國夫人葉氏,以嘉佑二年丁酉十一月二十九日遺腹生。自幼岐嶷不群,以濟人力物為念。同學有亡釵者迄不敢歸。公以飾釵畀之曰:第歸毋泣也。又嘗解衣以惠道殣者。長從鄉先生樓公郁遊豐清敏舒中丞同研席,皆以德行推之。遇大比輒引避曰:吳母氏之節,已無史氏矣。誓終身不相離,奉母純孝,營度施予以承母志。見鬻女償官者,潛與之錢。喪不能舉者,買山以葬之。大觀二年,詔州縣舉八行科郡守以公應,乃奉母避於縣東大田山。守跡所往迫使就道援,誓固辭不赴。宣和年間再詔不就,徽宗禦書八行高士以旌之。建炎四年庚戌二月二十五日卒,享年七十有四。
配徐氏累贈越國夫人,以嘉佑三年戊戌七月十八日生,八行太師學行聞於鄉,葉氏夫人節義持身,於是家政肅然,難其為婦。夫人之父訪聞之,喜曰:真吾家偶也。遂以夫人妻八行焉。時甫二十歲,其主中饋有法,訓子女有方,睦族周急嫁遺女二十餘人,皆得所歸。宣和五年癸卯三月十三日終於室,享年六十有六。公與夫人以孫越王恩典累贈如前,合葬陽堂鄉長樂裡之原。詳郡乘及學士危公素通判石公端中各撰墓誌。
子五,長師仲,次才、木、禾、光。

三十四世  宋
師仲,字希道,行五十,八行公長子,累贈太師封越國公。元豐五年壬戌正月十一日生。公美丰姿,七歲能文,時有警策語播士大夫未冠,由郡庠升貢太學三試補上舍。大觀政和間世事日非,八行公以書詔之即拂袖歸,放意詩酒奉彩衣之歡,不復以名利介意。宣和六年甲辰三月二十三日卒,壽四十三。人皆以公賢而弗壽惜之籲。八行越國公為之父,太師越王為之子,恩推極典,雖死猶生也,弗壽何憾焉。配洪氏,諱靜蓮,鄞人,累封越國夫人。元豐七年甲子正月初七日酉時生,乾道六年庚寅六月二十二日五時卒,享年八十有七。初合葬上水辨利寺後山。公托夢越王雲:吾地在金家嶴,故改葬焉。詳開封少尹夏公承撰墓誌。建教忠報國寺以奉祀。子五,長浩,次淵、溥、源、涓。

三十五世  宋
浩,原名若納,字直翁,號鄮峯真隱,萬七四。崇甯五年丙戌九月初六日生。太師師仲公長子也。少卓犖有大志。登紹興十五年乙丑劉章榜進士,授餘姚尉年已四旬。二十七年秦檜擬除國子書庫不就,遷太學博士,高宗酉見晚之嗟。二十九年遷秘書郎兼普安恩平二王府教授。孝宗踐祚遷翰林學士尋除參知政事。隆興元年,拜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首言趙鼎李光之無罪,岳飛之久冤,宜復其爵位,錄其子孫。上悉從之。詳玉堂綱鑑。
是年,濠梁奏北方游手萬餘人應募欲營田,劉蘊古請自將以與虜角毋使徒老耒耝閒陳康伯等咸是之。公以奸人為間獨不可,康伯等謂公逆詐及數載,蘊古事敗伏誅舉朝愧服。詳宋元通鑑。
後與張魏公議出師不合領祠歸里奉親。淐熙五年三月復拜右丞相,上謂公曰:自葉衡罷虛席以待卿久矣。詳資治通鑑。又指心曰:朕學堅心正皆公之力大,書舊學二字賜之舉朱文公知南康。詳世史類編。其雪滯薦賢深謀朗識大類於此。
八年乞歸,進少師風魯國公,十年致仕進太保,魏國公十二年預太上皇慶壽…班進太傅,賜玉帶金魚帶。十六年光宗即位,上封事進太師,實封八千一百戶。
紹熙五年甲寅四月初五日薨於里第,壽八十九。遺表聞兩宮震悼天子,輟朝追封會稽郡王,甯宗賜諡文惠敕樓鑰為碑文御題其額曰:誠厚德元老之碑。嘉定年間追封越王更諡忠定,配享孝宗廟庭,繪像於昭勳崇德閣,公著有漫錄五十卷,外集二十五卷及論語口義,尚書天官講義等書行世。
配慈谿貝氏,諱紫芝,封魏國夫人贈越國夫人,生於大觀三年己丑十一月初七日,卒於紹興二十五年乙亥四月十一日,享年四十七歲,合葬上水安樂山建報國寺以奉香火。側室周氏以子彌遠貴,贈齊越國夫人。生卒葬所具未詳。陸氏以子彌堅貴,封安國夫人,生於紹興十月十五日戌時,卒於嘉佑二年四月二十日寅時,葬寶華山南隴忠宜公墓右。子四,彌大、彌正、彌遠、彌堅。

三十六世 宋
彌堅,字固叔,號玉林,別號滄洲,第千五百,越王幼子。父澤浙漕兩請進士補承仕郎,試甲,吏部監知紹興支鹽倉所至以治辨稱如師潭,養兵得法,討賊有方。在京口新漕運謹江防知建甯立義倉除行道八百里尹臨安慎火政守鎮江薦賢士劉宰於朝,宋有書清明集皆能吏極選公與焉仕至宣奉大夫兵部尚書奉化郡開國公,致仕歸乃於東湖別墅葺湖山勝概烟雨奇觀等堂,又名上室曰:陶樂門匾滄州,則甯宗御書以賜者也。公生於乾道二年丙戌五月甲辰,薨於紹定五年壬辰閏九月己卯,享年六十有七,贈開府儀同三司資政殿大學士,諡忠宣。詳四明承人物考及太傅鄭公清之墓誌。所著有滄州詩稿尚新安郡主趙氏贈魯國夫人合葬寶華山之南隴建世寺以奉香火。子三,雟之、崈之、賓之。

三十七世 宋
賓之,字子西,號漁樂,第百八五,祖澤授承務郎仕至朝議大夫戶部郎中,直敷文閣待制湖北道轉運使,封鄞縣開國男,賜緋魚袋。公歷任監司郡守,政績稱最糾貪,薦賢悉得其當未老歸休滄洲卒,贈中奉大夫。生於紹熙元年庚戌十一月十六日,薨於湻佑十一年辛亥八月十三日,享年六十有二。配金華王氏,繼鄱陽葉氏,並封宜人,合葬寶華世忠寺右。子二,長森卿,次榘卿。

三十八世 宋
榘卿,字景義,號菊泉,第再百九五,以承務郎初尹龍泉,卓有政績,為幾解組,奉親制書切責補永喜益稱盛治,均徭役豁冤滯,課生徒厚風俗,不阿上官,不屈貴要,操履端嚴,雖望之凜然,而沖懷可即,士民咸愛戴之。當時兩浙稱廉吏者,必曰史大尹。葬世忠寺東側,尚德青郡主、繼楊氏、徐氏合葬於世忠寺北側。
子十四,昉孫、旼孫、暄孫、曜孫、暉孫、惲孫、暲孫、明孫、映孫、曉孫、時孫、昕孫、昞孫、暕孫、曄孫。

三十九世 元
明孫,字融甫,號越村,行三百十三。元初自四明徙會稽清道橋,是為始祖。按四明舊譜,公之祖運使漁樂公移住湖田布金寺與柿樹下,而姚江半霖譜又云:運使公自錢堰移住鄞城湖西袞繡坊,未知孰是,則越村公之遷會稽不出此二處。性磊落,見義勇為,不以利誘威奪,時際滄公以勝國世冑,不肖脂韋稍有委蛇,田產家資悉推兄弟,避地而逃。閱歷東西浙至鏡湖家焉。每值天朗風清,駕小艇載酒罌,隨一平頭奴子,遇佳山水即藉草而飲,酒後耳熱歌離騷三兩章痛哭而歸,其至性深衷人莫能窺,又善講學,娓娓不倦,從遊之士得公一語若飢十日而進太牢。偶及時事,則拂袖不措一辭。見號寒啼飢者,輒忘其貧,解衣衣之,推食食之,胸中似載慈航。咸謂有陰德者,必有陽報,不於其身,必及其世云。著有越村諸集,兵燹後遂為烏有。事詳戈陽府授公煉譜畧。配余氏。子三,公禧、公禩、公裳闕。

四十世 元
公禩,字巖叟,行三百八十二。配 氏。子一,宏祖。

四十一世 元
宏祖,字良一,配祝氏。子三,長必榮,次必福徙陝西莊浪衛,必遜徙廣甯中屯衛,絕。
右三世葬所向未詳,鑛近見府授公諸譜畧謂:良一府君與祝太君合葬“浪”港,此山層巒疊嶂,未指幽域處,蓋概而言之也。亮節曰:良一府君與靜愚府君同藏合秋歲時展謁亦或及之。詵曰:向聞良一府君塋域未考,凡祭掃遙拜於靜愚府君墓前。丁丑春全節以議建家廟事至楚  兼告余曰:邇年周諮族耆始辨府君墓在“郎”港鄉增土頭,此為確見,當囑歸里立石以紀之。

四十二世 明
必榮,字冰崖,行一,以才德名當時。見府授公普畧。配何氏,繼王氏,合葬九里山之陽。子三,德昌、德讓、德昇。

四十三世 明
德讓,字仕抑,號樂善,行二。配陳氏。合葬九里。子五,恒、怡、惟、愷絕、恂。
歲丁丑全節至楚語鑛曰:府君墓在冰崖府君邱隴下今兩墓前並鑄碣紀之。

四十四世 明
恂,字本性,號誠菴,行三。性溫恭,博涉經史,弱冠補博士弟子員試輒前茅數奇未售卒以選貢授別駕佐太平府之任日呼子弟而示之曰:吾以一命之榮筮仕郡倅清修淡泊無異作秀才時也,不積金而積德。古語誠足鑒爾。汝等毋以為我為官妄生朵頤。歷官五載以教育為先,不事邢扑騎款段食脫粟,若不知有位然及掛冠敦宗睦族,修輯家乘,灌蔬萟竹,徜徉泉石。魏文靖公贊云:湻乎、湻者,君子人也。洵為不易之論。
公生於永樂元年癸未四月廿四日酉時,卒於天順元年丁丑三月十八日丑時。享年五十五歲。配潘氏,生於洪武三十五年辛已正月十一日亥時,卒於成化三年丁亥正月初六丑時,享年六十七歲。合葬九里樂善府君墓右。子一吉。
鑛博采宗人云吾越村府君自鄞徙居會稽清道橋,越五世至誠菴府君復徙市門閣後街,其地右酉會稽學前集賢橋之稱大約以市門閣著八字臺門峻嶒突聳,神工鬼府。相傳出自公輸子斑後摧敗零落,雖補葺非前可比。中堂五楹朴素渾堅,確為趙宋故物。府君通判太平操行廉介清風兩袖,未能撤敝易新,因循其故,迨夫思湻。府君子姓蕃衍卒難容膝,於是堂前後增設廳樓,所生五子聚族而居。及廉使芹田諸公起而續之者比比,迄今四百餘年矣,惟三房支至四十八世,三十五公,諱棣者,莫為之後竟爾澌滅,良可嘆也。府城馬梧橋光祿梧橋公支以及偏門外木柵儒真公支杭城褚家堂完曰公支嵊縣浦口晉甫公支俱由市門閣而遷
今錄譜合編概謂清道橋小宗支者仍舊名也。

四十五世 明
吉,字立祥,號思湻,行三,授經課子尊師取友隱約自甘,美傾囊以濟人,緩急不矜,名不炫,卓然有高世風,後恩錫壽官三領鄉飲年登耄耋而終。僉曰樂善之報。公生於正統三年戊午九月十四日午時,卒於正德六年辛未十月廿六日戌時,享年七十有六歲,合葬九里。子五,鈺、鐸、鍯、鉌、鈿。

四十六世 明
鈺,字自純,號東溪,行一。生於天順四年庚辰正月初六日,卒於嘉靖十五年丙申七月三十日,享年七十七歲。配蔣氏,生於天順五年辛已十一月七日,卒於正德十一年丙子九月廿二日,合葬兵坑山。子二,瀚、潮。

四十七世 明
潮,字元博,號市隱,行三,以子朮貴,贈修職佐郎,光祿寺大官署監事。生於成化十九年癸卯六月十五日,卒於嘉靖三十八年己未七月十二日,享年七十七歲。配章氏,贈孺人。生於成化二十一年乙已三月十七日,卒於嘉靖三十五年丙辰九月十九日,享年七十二歲。側徐氏,生於宏治十五年壬戌十月二十一日,卒於嘉靖三十七年戊午正月二十五日。合葬兵坑山。子一朮。

四十八世 明
朮,字孝仁,號梧橋,行六。任光祿寺大官署監事。生於嘉靖五年丙戌七月廿三日,卒於萬歷二十二年甲午十一月十一日,享年六十九歲。配韓氏,生於嘉靖乙酉十月二十日,卒於萬歷三十年壬寅四月初六日,享年六十七歲。合葬曲屯坂。子三,文燧、文炳、文燭移往府城。

四十九世 明
文炳,字起章,號星樓,行十四。邑庠生。以子宗垣貴,封徵仕郎。生於嘉靖三十七年戊午十月廿八日,卒於崇正四年辛未十一月十六日,享年七十六歲。合葬平水之小西湖。子三,宗坦、宗垣、宗墉。

五十世 明
宗垣,字維甫,號維城,行七。意氣慷慨,丰儀瀟灑,喜解推救患卹災行,性孝友,事親克盡色養待昆季怡怡如也。幼負才名因數奇厄小試以例得銓授夏津丞職司漕務。操行廉介,鐫弊興利,煦育群黎,決事風生,庭無留牘,雖署冷如冰,胸襟豁如,或代庖隣篆亦如之秩滿僅遷驍騎衛幕更砥礪舉職業軍民愛戴,雖遇覃恩封二代然位不稱德人論惜之生平矜尚名節,同里倪文正公雅愛之時相遇從或對清談必竟夕卒以賦。性耿介不諧於俗與內璫牴牾,引病歸,終於家。
公生於萬歷十九年辛卯十月初六日,卒於順治四年丁亥十月十五日,享年五十七歲。恭遇康熙二十年
覃恩以第五子彬令婁縣,第八子彩令上海,再遇康熙二十三年
覃恩以第六子彰令榮昌贈公並如其官。配高氏,前封孺人今累贈如之端莊勤敏閨範卓然,嘗有族人售墓田者,太孺人以伐人之墓葬己之先,情理安在,堅持不肯,遂折其券而價值不問焉,其內德可知也。生於萬歷十七年已丑八月初七日,卒於康熙九年庚戌正月廿五日,享年八十二歲。副室金氏,生於萬歷二十九年辛丑九月十三日,卒於順治五年戊子閏四月廿三日。蕭氏以子彩貴贈孺人,生於萬歷逾十二年甲寅八月十四日,卒於康熙辛亥十月廿一日。
子九,在鑒、在崟、在鎜、彬原名在鏊、彰原名在鋆、垂統原名在鎏、彩原名在銺、鴻圖原名在鋈,或遊庠序,或登仕籍皆有聲名。議者謂公夫婦之德倍於燕山,其獲報宜爾。公與高太孺人金蕭兩孺人,合兆於會稽之八寶山。

五十一世 清
鴻圖,字文穀,號令聞,行九。崇禎十四年辛已二月十三日申時生。任江西新淦縣巡檢,康熙十五年以恢復銅鼓營廣信等處有功,題敘加十級至從四品頂帶,以康熙  年六月三十日卒。配王氏生於  年七月十五日,卒於  年五月廿六日。子二,中節、符節。

五十二世 清
符節,字揆一,號心鶴,行十九。康熙二十二年癸亥正月十七日五時生,  年六月十九日卒。配劉氏,生於  年八月初六日,卒於  年五月廿五日,繼鄭氏,生於  年三月廿一日,卒於  年正月初十日

五十三世 清
義倫,字敦五,以孫善長貴,生於  年八月初日日,卒於  年三月初一日。配傅氏,贈恭夫人,奉佛不茹葷,生於  年十一月十七日,卒於乾隆  年九月初五日。因就養來粵。葬於小北門外鴻谷嶺。子三,長積厚,次號聖階,行四,附葬鴻谷塋左,次號華亭,行六,未娶卒,葬小鳳塋左。

五十四世 清
積厚,字德恢,游幕來粵,遂居家番禺,以子善長貴。
誥贈朝議大夫,復以孫澄為貴,累贈奉政大夫。生於雍正十八年甲寅三月十五日,卒於乾隆三十五年已丑六月十七日,享年三十六歲,葬小北門小鳳凰臺。娶王氏,封恭人,養姑教子以節孝稱,奉
旨旌表。生於乾隆九年癸亥七月初六日,卒於道光癸未八月廿八日,享壽八十一歲,葬大東門外梅䆔,子一善長,女一,適葉族庶常,葉衍蘭祖母也。

五十五世 清
善長,字春林,行三。仕江西餘干縣知縣加五級。
誥授朝議大夫,子澄貴,累贈奉政大夫,國子監司業加一級。生乾隆三十四年戊子八月初一日,卒道光十年庚寅十一月二十四日,享壽六十三歲,葬大東門外芙蓉窩。娶章氏贈恭人,生乾隆四十年甲午六月初九日,卒嘉慶十七年十月十一日,得年三十九歲,葬梅䆔。妾何氏封宜人,生乾隆五十二年丙午九月三十日,卒咸豐七年八月十八日,享壽七十二歲,葬金梭嶺。子七,長致祥,字藹亭,江西樂安縣知縣,次致遠,三致華,章恭人出,四澄,翰林院編修,前國子監司業,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五端,六鴻邑廩生,議敘訓導,何宜人出,七溶,郡庠生,妾陳氏出,事蹟具番禺縣志廣州府志列傳

史善長傳  寓賢   番禺縣志
君諱善長,字春林,浙江山陰人,父諱德恢,為粵海關吏,逐居廣東。君生十月而孤,貧母王氏苦節以鞠,之長而有異才,倜儻不羈。

始教授學童繼復為吏,吏滿為洋商不得意,捐納為知縣選江西餘干縣,先是鄱陽濱袁氏、朱氏二村聚眾鬥,朱氏多死者,告於官,殺人者袁梓材捕之不獲,君到官,上官命發兵捕之,君曰:無庸,即易短衣攜一童子,乘舟抵袁氏村,天暑,村人袒坐湖神廟,君就之坐云舊識梓材問其事,村人為具言。君登舟使童子呼曰:縣官來!皆大驚。君曰:上官命我率兵捕梓材,我獨身來,恐擾民也。皆叩首謝,且曰:每年此日有大風,請舍於廟。君曰:無庸。是夜大風作,村人出求君,舟得十里外,草中皆泣,拜曰:以梓材故幾喪,好官願往挾之歸,往返一月程,請具廿結。君曰:官與民信耳,何結為?即去。白上官上官哂之,未盡一月,梓材至,由是君名大起。君益以慈惠為治,民大悅,為作生祠會。

有妖賊朱毛俚者傳聞在餘干,奉 旨捕之不獲,君坐革職,發烏魯木齊。縣民詣巡撫乞留君,巡撫慰遣久之乃散去,其後總督閱兵至,民復訴君治狀總督 陛見奏其事,嘉慶二十四年,以遇萬壽恩釋回。

君性豪邁好施與,雖謫戍,意氣如昔,烏魯木齊將吏皆樂與遊,謫宦貧死者君皆周恤之,餘干外委與君同謫,君(挐)以行衣食之至戍,屢贈金,外委飲博輒盡及釋回,為償博,負同行至江西,復贈金使歸壽其母廣東肇慶人劉甲。在戍娶妻生子,遇赦貧不能歸將鬻妻子君挈之同歸。君之始謫也,母年七十餘。君在戍三年,恆思母悲泣,及歸,孝養五年母卒,盧於墓。

君善為詩,江西知縣惲子居,稱之曰七十二同官詩人第一。在烏魯木齊有稱弟子從學詩者,所著春林詩鈔八卷,雜文一卷,輪臺雜紀二卷,東還紀略一卷,道光十年十一月卒,年六十三,子七:致祥江西樂安縣知縣,致遠、致華、澄翰林院編修、端、鴻廩生、溶附生。

何太安人壽序   大學士潘世恩
番禺史穆堂編修余庚子禮闈所得士也將歸省親乞余言以為母壽。人謂母壽文多公家言然吾吳歸震川先生以古文鳴一代其集中壽母文數十篇多可誦者,蓋坤道即臣道,或常而變,或困而亨,境不同而文亦因之有異也。余嘗詢穆堂家事知其母何太安人之賢,太安人曲江人,年十四侍贈公,贈公宰餘干,迎母王太君至官署時,穆堂嫡母章恭人已卒於家,太君就養實何太安人侍行。嘉慶二十年春,贈公以朱毛俚一案奉
旨遣戍,宦海波濤猝變故,冰霜關塞生還何時,穆堂方在襁褓,太君南返亦安太夫人侍行。當是時,上有白頭之姑,下有黃口之子,老須扶持,幼待撫育,泰安人已一身搘柱其間,仰事則婦而兼子,俯畜則母而兼父,可不謂屯坎隻遭荼蓼之境乎。二十四年春,贈公奉
旨賜還,太君尚健,家室完聚。太安人父生二子,贈公終養後,優游林泉者數年既歸道山貽榖未艾,長君藹亭官樂安令,而穆堂聯捷成進士,入詞垣授職編修春秋方富蔚為
國華諸昆季亦皆有成立,穆堂請假旋里,偕兄弟率諸孫,衣綵循陔奉觴,上壽太安人將登六秩康強逢古既困而亨行見燕喜頻賡
龍章疊錫坤德厚者福亦厚焉。至於治事之勤,持躬之儉,睦婣之惠,御下之慈,太安人兼有之。震川先生曰:列其常事非文所取,余以其為常事,且近於公家言故步縷述云。
賜同進士出身
誥授光祿夫人
經筵講官吏部左侍郎前翰林院檢討提督順天甘肅等省學政庚辰會試總裁受業許應騤頓首拜填諱
五十六世澄恭輯敬刊
五十七世 悠泰、悠晉、悠履、悠乾、悠復、悠旅、悠節、悠壯 同恭校
五十八世 久鑄、久鑑、久道、久葄、久望、久銘、久銓、久繼、久錄、久芳、久緯、久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