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安鄭家大院的世紀謎案

~~從溯本追源到正本清源,揭開寶安鄭家大院的世紀謎案~~

生命,終將隨風逝去化為烏有;但生命的故事,卻可一再被傳誦詠讀。而家族的故事,將因血脈傳承生生不息,更可弦歌千百代而不輟

鄭毓秀是母親的二姑,謀刺袁世凱失敗而逃往巴黎留學,成為中國第一位女性留法博士、庭長、法官、律師,女權維護者。有關她的記載都說她是寶安鄭姚三房兒子,鄭文治的女兒。換句話說,我的曾外公是鄭文治,但是

~~~
為「飲流懷源,追遠慎終」,經多年溯本追源,終能承接先祖史澄《本源錄》,完成父親家族族譜。不過傳統上,宗族傳承以父系為主幹,女眷多未列入族譜。
以先祖史澄為例,《本源錄》列有八個兒子。事實上,他還有六位女兒。史澄七十大壽時,六位女兒攜同夫婿回娘家祝壽並獻上祝詞,這些祝詞都併入他的著作《椒花第頌》。若非如此,她們的後代將無法得知她們來自何處,是何許人,這六位女兒終將成為無名氏。
更特別的是,《本源錄》中雖無女眷,但史澄不僅放入晚清著名學者東塾先生陳澧的《史善長傳》,還納入一篇狀元宰相潘世恩的《何太安人壽序》。
 


這篇壽序敘述史善長妾、史澄的母親何氏,在困苦中撫養他長大的經歷。先祖藉名人賢者文章,表達凱風寒泉之思,期盼後代紀念其父母。相較先祖,我深感愧疚。

父母對兒女的愛似無止境
我想,或許,因為兒女在父母的心中,永遠停格在這一刻吧?

其實,我們血緣來自父系,但一半來自母系,母親家族應當受到相同重視。正因如此,在尋根路上,我也找尋母親家族歷史,試圖建立母親家族族譜。
母親出生於廣東寶安(深圳)一個大家族。僅母親這一房,胞兄弟姊妹就有七位,連同各房的堂表叔伯舅嬸姑姪甥,實在難以數計。但母親介紹家族人物,尤其長輩,只有尊稱,不提名諱。我在母親身分證上看到外公、外婆的名字,但不知曾外公名字;甚至,除了曾為三舅鄭寶慶辦理來台入境證,得知三舅媽是香港仕紳何東姪女,澳門賭王何鴻燊的堂妹何婉明,以及三舅媽的弟弟何鴻堅,香港名醫,其他舅舅、姨媽的名字都不知道。因此,蒐集家族歷史時,遭遇很大困難。

幸好,鄭毓秀是近代史中著名人物,很容易找到她的資料。其中,深圳作家協會唐冬眉老師對於鄭毓秀有深入研究。於是,我聯繫唐老師。唐老師很客氣,贈我她的著作《穿越世紀蒼茫鄭毓秀傳》。書中提及鄭毓秀佚事,雖沒有親友名字,但讓我有線索可以起頭,將蒐集到的資料放置網頁上。

2012年底,突然接獲旅美記者章清女士和加拿大歷史學者Patti Gully來函,問我是否是她所著書中人物:鄭毓秀、鄭漢英、李霞卿的親屬

1997年 Patti 發現一張刊登40年代中國婦女下葬的舊報紙

很快的,她帶我回到百年前的昨日世界。從Patti贈我的著作《Sisters of Heaven》及中譯本《飛天名媛中國第一代女飛行家三人傳》,得知鄭漢英,中國空軍第一位女飛行官,是鄭毓秀大姊鄭雪案的女兒,我的表姨。書中多處提及鄭毓秀兩個哥哥,我的外公和大舅公。
鄭毓秀1943年的自傳《My Revolutionary Years》敘述鄭雲的經歷:二哥前些年過世,所以我照顧他的孩子,四個男孩和兩個女孩,他們其中之一在疏散前已就讀上海大學的法學院(我的四舅),另一男孩任職舊金山領事館(我的大舅),他們和一些親戚與我同住,其中最特別的是我的姪子(我的二舅)
註:四舅的女兒蓉姊告訴我,她的祖父,我的外公過世後祖母改嫁,事實上二姑婆鄭毓秀讓祖母帶走一子一女,留下三子二女於鄭家。
這個男孩18歲就嚮往飛行,我資助他的飛行員訓練課程,抗日戰爭之前,他就已經是商用駕駛員,戰爭期間他自願加入空軍,成為戰鬥機中隊隊員。他在空中的戰績卓著,可比美英國皇家空軍或美國空軍。

某次執行任務的經驗,最能貼切說明他的性格,雖然我不保證他的飛行技巧適當,至少可以說他不是那種沉靜的東方性格,也不是宿命論者。
有一天結束任務返回基地,途中遭遇7架日本戰機,而他的機關炮內已無子彈,大約1520分鐘左右的時間,他只能絕望的運用各種飛行特技,以免被日軍擊中。過程中,他傾斜機身,直線攀升、旋轉或翻轉,事後檢查發現,機身和其他地方至少有50個彈孔。然後,他明白無法在正常飛行下,閃躲日軍的零式戰鬥機,於是,他決定放手一搏。
當時,中國飛機數量少得可憐,只要是飛機,無論多麼過時、脆弱,都價值連城,可能比同重量的黃金還貴重值錢。姪子謹記這點,因此他不在意自己如何,只希望飛機還能維持在可以修復的狀態,安全返回。
過去的經驗告訴他,日軍飛行員素質固然良好,但膽識不夠。因此,最後一次,他直線飛行,穿過敵軍機群,機頭朝地俯衝,直到距離地面只有幾百公尺的高度。然後奇蹟似的,他有機會拉高機頭,但他並沒有讓飛機再度攀升,反而猛力踏下踏板,機身翻轉,達到垂直8字形「單翼飛行」的標準位置,但他並不打算飛垂直8字,而是繼續直線飛行。採取那位置的原因是,他必須將機身拉至約90公尺高,筆直穿越一個窄小山谷通道,所以他不能採取一般飛行高度。
這破釜沉舟的策略奏效了,日軍飛行員或許能讓飛機俯衝降低再拉高,但他們不敢像他那樣通過窄小通道。終於,他擺脫敵機,返回基地並緊急降落,拯救了自己和那架飛機。神奇的是,那架飛機依然完整。
當然,他也受傷了,但並不是很嚴重。由於他服役多年,成績斐然,但就那需要具備一觸即發、高效率反應的戰事而言,他的年紀確實有點大了,所以政府認為是時候該讓他轉調。現在他是運輸人力和物資的駕駛員(空軍五大隊),在中國各地服務Patti告訴我她找到一份資料,上面說1943年鄭雲於蘭州遭遇沙塵暴,飛機失事殉職,葬於「十九路軍將士烈士陵園」。

後來我聯繫上已九十多歲,時任空中報務員的郭永凡先生。他說雲是聯隊長衣復恩的愛將,得知鄭雲死訊難過得掉淚。於是派他前往嘉峪關,為鄭雲辦理後事並將遺物攜回南京。當時以抗日戰爭勝利日區分烈士與一般殉職,為讓鄭雲順利入葬烈士陵園,衣復恩特別將鄭雲失事日期改為1943年,真正失事應該是1945此外,鄭白峰19443月的日記也記載鄭雲由成都來重慶找姑丈魏道明,鄭毓秀的先生

寶明舅的父親鄭少嵐曾敘述失事經過:「鄭雲當天帶著副駕駛和組員出任務。飛機在嘉峪關機場進入跑道準備起飛,檢查一切都正常,於是開始加速。飛機必須達到一定的速度,才能獲得足夠的升力,順利起飛。而即將抵達標準之際,經驗不足的副駕駛竟於此時冒然拉起機鼻。由於升力不足造成機身傾斜,機翼觸及地面,螺旋槳猛然折斷彈入駕駛艙,鄭雲閃躲不及手臂當場被打斷。昏厥前,鄭雲仍奮力關上發動機電門。因此,飛機雖然墜毀,但未引起著火爆炸,機上組員幸免於難。機場救護車衝來急救,但嘉峪關當地無醫院,救護車匆忙轉往蘭州。途中,鄭雲不幸因失血過多而亡。」

Patti另有一份鄭文治1919年帶著翻譯和僕人,從香港搭船赴美國的艙單,但不確定鄭文治就是鄭毓秀的父親。

她建議我閱讀鄭毓秀的自傳:“The Girl from China”以及“My Revolutionary Years”。我在Amazon買到這兩本近百年前出版的二手書,書中提到鄭毓秀的家族人物,但沒有述及名字。不論如何,就蒐集到的資料,推理、揣測、拼圖的方式建立了族譜,放置在我的網頁

Patti又告訴我書中另一位女飛行家,李霞卿的前夫鄭白峰是鄭毓秀搓合的。於是,在網路上找到鄭白峰第二任妻子卓月芳所生女兒,鄭西寶Syabo-Cheng,沒想到Sybao比我更不瞭解家族人物。
他父親為徹底和前妻李霞卿脫離關係,藏起兩個孩子(Sabao同父異母的哥哥和姊姊),很少和兒女談家族事務。鄭毓秀旅美期間,鄭白峰常帶她去見鄭毓秀。當時她只有三、五歲,因此也未和她談家族歷史。成年後,因不諳中文,無法閱讀有關家族的文章。
我和Sybao交換父母留下的照片,但除了自己父母,照片中其他人物完全不清楚。她請我幫忙翻譯父親的日記,希望我能協助她尋根
201310月,突然接到一封屬名Paul Cheng的郵電,說:
Are you Michael Shih, the one who writes the story of the Zheng Family? If not, do you know who writes all these articles? I have great interest in the story because my great grand father is Zheng Yao. I know that the family tree is still under construction. If needed, I think I can provide you with some more information, at least on my branch of the family tree….
我心中一驚,立即回信。Paul說鄭文治是他的祖父,鄭姚三房兒子,但他的祖父鄭文治是清朝舉人,留學日本且從事教育,從未在清朝當官。
Paul中文名寶充,與母親同輩。經由寶充舅,我認識了寶明、寶瑜、寶鑾、寶強、寶蕃、寶釗、寶剡以及許多過去不知的親友。寶釗舅提供一幀先祖鄭姚的花翎頂戴官服畫像。寶充舅寄來鄭文治1920年獲得美、加等國專利發明計算機的文件。這和Patti所述鄭文治1919年搭船赴美的艙單時間吻合,間接證明鄭文治非鄭毓秀的父親。

同時,我也發現鄭藻裳(鄭文治的字)曾代表廣東省出任全國讀音統一會,更不可能在北京任官。
寶蕃舅告訴我大舅鄭寶華過世後,葬於新竹香山大坪頂納骨塔,在安叔(啟安舅公)對面。我專程前往為大舅和啟安舅公掃墓,盼他日大舅後人能依線尋得。

接著見到楊先德姨,表妹智瀅。我將母親留下幾幀鄭毓秀和外婆的照片請先德姨過目,誰知她竟說那是她母親鄭慧琛!


我的天!
若不是先德姨過目,我一生都將誤認照片上的人物是我外婆!! 先德姨又說,鄭慧琛是鄭姚五房鄭文貫長女,鄭毓秀堂妹。兩人感情很好,鄭毓秀將她巴黎同窗好友楊肇熉,前司法院秘書長,介紹給鄭慧琛成為夫婿。
那麼鄭文治若非鄭毓秀的父親究竟誰是?
網路力量十分神奇,旅居溫哥華,三姨的兒子,表弟建業竟然也發現我的網頁。表弟介紹也在溫哥華的大姊咪姊,旅居西雅圖的哥哥建勳與嫂嫂,以及旅居多倫多,四舅的女兒蓉姊。
表姊、表弟敘述了過去數十年的家庭遭遇,解開隱藏我心中多年的謎團。外公過世後外婆改嫁,二姑婆鄭毓秀照顧三位舅舅、大姨和母親,只讓外婆帶走四舅和三姨。母親當時年紀尚小非常想念媽媽,整日吵鬧,最後終於回到母親身邊。

~~四兄弟三姊妹,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三姨與母親自幼形影不離,卻因悲劇時代分離
三十年後重逢又燕飛東西

繼外公過世後,大舅循古禮將外婆請回鄭家,難怪母親兒時照片多是和三姨的合照。蓉姊說我父母的婚姻是由外婆搓合,而繼外公姓程,與我父親外公程道元同為廣東香山人,應是親戚。
前年赴溫哥華為表姨鄭漢英掃墓,建勳表哥與表嫂特地邀我到西雅圖,在他們如法國宮廷般的後花園,享用豐盛的晚餐。霎時間,我多了許多關係極為親近的親人。

母親三姊妺感情甚篤,大姨夫與三姨夫都是空軍飛行員。大姨夫曾飛內陸空投遭數十發砲彈擊中,機身多處穿孔仍奮力飛回新竹安全降落,成為當年空軍英雄。三姨夫曾是宋美齡專機機長,香港中航事件時選擇返回大陸,姊妺自此隔離數十年。如今三姊妹雖已過世,兒孫竟能異地相會,應是她們在天之靈庇佑吧?

由於表姊、表弟也不知鄭毓秀父親的名字,還是未能解決我的問題。尋根的路上,我仍徘徊
終於,寶明舅和寶強舅解開了謎團。
寶明舅說他的父親鄭少嵐,是我外公鄭啟聰的哥哥。我們都是先祖鄭姚四房兒子鄭秉義的後人。鄭秉義元配在寶安生二子二女,鄭少嵐排行老大,鄭啟聰排行第二,以及鄭雪案、鄭毓秀兩個女兒。正如鄭毓秀自傳所述,鄭秉義赴北京任官後另娶妻生子。
他又說,我寄給他照片是他父親鄭少嵐、祖母(鄭姚元配)、寶明舅的母親及寶明舅的大姐(惜因白喉過世),在北京自家花園中拍攝。第二張照片也攝於自家,中間是寶明舅,右邊是大房的兒子,左邊是寶明舅的姐姐。

這真的讓我再度吃驚!我一直以為那張照片是我父親、祖父、祖母和曾祖母,在東北吉林自家拍攝!!!而且,母親1969年還前往香港探視過寶明舅的媽媽!

寶明舅寄來幾幀非常珍貴的照片:
第一張是鄭姚陪葬的手鐲,於遷葬起骨時取出,由嫡男鄭少嵐,寶明舅的父親繼承。玉鐲上沾有血,已成為血沁玉。
第二張是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頒發給他父親鄭少嵐的任命狀。看到任命狀上的名字「鄭燦」,我才了解過去查找不到外公和曾外公訊息的原因:民初之前,除了父母所給的族名之外,有學名、筆名,還有自取的名、號。若不知他在官府任官所用名字,根本無從查起。
第三張是寶明舅一家隨二姑婆鄭毓秀和姑公魏道明來台灣的住址。二姑婆和姑公則住公園路省主席官邸,即今之台北賓館。日據時代原名「臺灣總督官邸」,共有16位總日本督曾居住於此。1952年《中日和約》在此簽署。

魏道明與鄭毓秀1947年2月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4月陳儀引咎請辭台灣省行政長官。國民政府指派時為立法院副院長的魏道明擔任台灣省第一任省主席,為二二八事件善後並宣布解嚴,結束二二八事件後的清鄉,解除交通管制。1948年12蔣中正下野前指派陳誠接任,寶明舅一家隨魏道明遷往香港。

1964年任駐日大使,1966年回國接任外交部長,二姑婆鄭毓秀已去世,隨行是續絃榮輯芙。母親則於記者會隨侍在旁,左手邊是首席檢察官焦沛樹。
….

真相終於大白!!近一世紀以來,坊間所述三房鄭文治並非鄭毓秀父親,而是四房鄭秉義。據寶明舅說鄭秉義婚後無子,鄭姚依習俗將三房鄭文治次子鄭啟昭過繼給他,隨後真的生了二子二女。隨後四房鄭秉義赴北京任官,妻兒子女留在寶安。或許,這是坊間誤認三房鄭文治是鄭毓秀父親的原因吧。

寶強舅寄來手書鄭姚七位兒子的排序和名諱,清楚說明了各房的源頭。眾舅、姨親友紛紛提供他們所知的家族人名、輩分和關係,架構出譜系,連接各房家族後人,《寶安鄭氏家譜》終告完成!

寶明舅的母親攝於鄭氏家祠前

禿筆至此,尚未完結….
寶明舅不但解開謎團,還敘述了先祖鄭姚成為富翁的一段傳奇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
鄭姚早年家貧,出生後不久母親便逝世。父親挑著擔子,一頭擔著唯一的兒子,另一頭擔著泥瓦工具穿街過巷,替人做修補工度日。鄭姚十六七歲時,替人舂米,父親為他娶了一房媳婦。
一天,鄭姚回家等待晚餐,但媳婦拒絕做飯,說米桶裡沒有米。鄭姚進去廚房查看,發現米桶裡有米。媳婦說:「那些米是我家人給的,你很久沒有給我錢了!」鄭姚聽了非常生氣。
一怒之下,第二天早上,鄭姚棄家一路走向香港,寶安位於香港新界北部。鄭姚在香港找到一份木工工作。他拜師學藝,憑著聰穎機靈,學得精湛技藝,人們稱他界木姚(粵語木匠)
一天晚上,老闆的兒子興之所至,邀他賭博。賭博結束,鄭姚贏了老闆兒子大筆金錢。次日,老闆知道後很生氣,向鄭姚說:「今晚我跟你賭,看你有多行!
他們當晚就開始賭,賭注越來越大
深夜,鄭姚贏得的錢差不多可以買一棟房子。
老闆看著高高堆積在鄭姚面前的賭資,冷冷地說:「你贏的錢,我折一棟房子給你,但你必須和我繼續賭!
他們繼續賭,鄭姚繼續贏得更多錢
賭注越來越大,最後,他們用房子作為賭注。
第二天早上,鄭姚從老闆那裡贏得老闆「南北行」所有房屋,他的老闆名叫牛欄松
牛欄松本名郭興賢(Kwok Hing-yin)又名郭松(Kwok Chung),十九世紀香港富商。經營活牛貿易起家,外號牛欄松,曾經營「南北行」乾貨貿易。郭松曾納妾施娣,香港首富何東之母、澳門賭王何鸿燊的曾祖母。1876年香港繳稅前20名富豪中,郭松第三名6906元,他兩個兒子,郭硯溪第八名5748元,鄧六第十三名4700元。1880年郭松過世,遺產高達445,000元。
鄭姚一夜致富,開始經營地產,在香港建造許多高樓大廈,事業極為成功,成為香港最富有的中國人之一。他一口氣娶了三房妻妾,都是受過教育的名門閨秀。依當時習俗,妻妾中第一個出生的兒子就是嫡系長子,可以繼承家業。四房鄭秉義是鄭姚第一個兒子。因此,鄭姚過世後,鄭秉義繼承了鄭姚的財產。
鄭姚有了錢,一口氣娶三房妻妾,感覺對不起早年被拋棄的妻子,於是將妻子請回鄭家,這也是四房兒女比元配兒女年齡大的原因。
鄭姚回鄉捐錢修築道路,並開始建造龐大的鄭家大院,即《綺雲書室》並修葺《鄭氏家祠》。他去泰國選擇最好的木材,只有在那裡才能找到巨大的樹木。
與此同時,西太后(慈禧太后)正在建築《頤和園》,也派官員到泰國。
西太后的官員先到,他們看中最好的木材,但價格非常昂貴。他們自言自語說:「這麼貴的木材沒人買得起,我們不必急。在這裡多待幾天,然後回來買。」
然後鄭姚到了。鄭姚木匠起家當然識貨,立即將所有最好的木材全部買下並運回家鄉。
幾天後官員回來,發現最好的木材不見了,他們只能買次好的。但那是一個極為嚴重的錯誤,西太后想要的一切,都必須是最好的。他們可能會因此受到嚴厲的懲罰,官員們相互承諾保守這個秘密。
不知怎的,大約一年後,事情傳到西太后耳裏。西太后極為生氣,這些官員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他們推說界木姚與泰國木材商人有聯繫,欺騙了他們。而且,鄭姚犯的另一個罪行是,若有人擁有比朝廷有更好的物品,必須貢獻給朝廷。鄭姚的木材比朝廷的好,但他沒有貢獻給朝廷,這是欺君大罪。西太后震怒,說她要抄鄭姚的家。鄭家大院的建設半途停頓下來,它被封了。
鄭姚不得不隱藏他的財產,他賣掉所有的房地產,主要是在香港。他必須這樣做,因為他在寶安有家人和親戚。唯一捨不得出售的,是從牛欄松手中贏來的「南北行」,於是他把「南北行」房產放在拜把兄弟名下。很不幸,拜把兄弟突然去世,拜把兄弟的兒子拒絕將「南北行」房產交還給他。寶明舅說,家人曾告訴他這位拜把兄弟的名字,但他沒仔細聽,後來也就忘了
光緒九年(1883)黃流東趨,齊河至利津有7縣決溢53處,造成43州縣洪災。翌年又有8縣決溢40處,30縣受災。洪水所到之處一片汪洋,災民蕩析離居,數十萬人無家可歸。當時清廷財庫空虛,原欲建立北洋艦隊的款項早遭挪用建造頤和園,清廷束手無策。
此時,鄭姚集資賑災,以九艘船載滿糧食、物資,浩浩湯湯運往災區救助災民。甫上任的兩廣總督張之洞據以呈報,西太后龍心大悅,不僅解封鄭家大院歸還鄭姚,又賜花翎頂戴以及『樂善好施』匾額一方。
張之洞引薦鄭姚入京為官,但鄭姚無法適應官場迎逢阿諛,留下一幅著花翎頂戴官服畫像,改由四房長子鄭秉義赴京任官。國民革命前,鄭秉義辭官在北京、天津一帶經營地產,擁有兩百多筆房地產。

不幸,鄭秉義於北京猝然過世,鄭少嵐通知弟妹鄭啟聰、鄭雪案、鄭毓秀等人赴北京。當時南方局勢混亂,鄭啟聰的妻子,即外婆,攜子女搭火車北上。鄭啟聰則將全部家當裝載於自家船隻,從廣州經上海赴天津。不料在上海遭日本船隻惡意撞沉,鄭啟聰入艙搶救不及,隨船葬身海底。

鄭秉義遺留的財產全由在北京所娶後任妻子繼承,僅留下北京一座大宅院予長子鄭少嵐和他元配,即鄭少嵐的母親居住。

未久,鄭秉義元配,鄭少嵐的母親,在北京過世。由當時北京十大槓房(葬儀社)之一,西單牌樓「同順槓房」抬柩出殯。
話說《綺雲書室》自西太后查封後,百年來經歷不少滄桑:
西太后雖然歸還鄭家大院,但鄭姚不敢繼續施工,也就是說《綺雲書室》從未真正完工。
上世紀3040年代,鄭西寶的父親鄭白峰攝於鄭家大院《綺雲書室》,建築物似已遭蹂躪多年,外觀頗顯殘舊。

《綺雲書室》近年修復,看得出雕梁畫棟用料上品、工藝精美,但上面所雕人頭均遭削去。我問蓉姊,是否是西太后下令剷除雕刻人頭,以示薄懲欺君之罪?

蓉姊說,根據叔伯長輩所述,可能是文革期間遭受破壞。
1925年中共寶安縣第二區在《綺雲書室》成立農民協會,第二年在書室成委員會,從此成為寶安區農民運動和黨活動中心。19381012日,日軍登陸大亞灣,將隊部指揮所設於《綺雲書室》,室內傢俱、裝潢遭日軍當柴火燒光殆盡。1954年西鄉鄉公所籌建糧所,借用《綺雲書室》做為糧倉。1962年擴建糧倉,將主殿天井加蓋瓦頂,並拆毀西船廳、東書樓、廚房和部分明樓,西太后所賜『樂善好施』匾額也遭破壞。
1986年,鄭姚後人攜原始房契,要求政府歸還祖厝。三年後,終於歸還。鄭家將它租給一家手袋廠作為倉庫,到處放滿皮革、化學染劑,臭味沖天,消防部門點名為當年十大重點消防隱患。
1996年,《綺雲書室》列為廣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不得再行出租。20051月,西鄉街道辦出資170萬元收購《綺雲書室》歸為國有,交西鄉第二小學管理使用。鄭家後人捐資10萬元,在校園內建鄭毓秀塑像。201512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綺雲書室》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故事至此,《綺雲書室》從繁華到蕭條,對於家族的興衰起落頗有感概。如今在眾多舅、姨的協助下,完成鄭家族譜,雖然仍有許多節點與謎團未能解決,但不論歷史洪流如何滾滾,百千年後仍可藉此溯本紀念先人,相信也能告慰母親和母親的族人了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 李商隱~~

唯一遺憾的是,沒能找到鄭西寶(Sybao Cheng)的祖父。她的父親鄭白峰,字玉柳,前駐日內瓦聯合國秘書、古巴大使女飛行家李霞卿前夫,育有一子一女,鄭毓秀為他們取名:鄭柏士Pax、鄭木蘭Molan,二任妻子卓月芳也育有一子一女,鄭慶和、鄭西寶。鄭白峰自幼跟著鄭毓秀,小名阿牛。但願,或許有一天能尋得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