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無本焉能常茂,水無源如何長流?
二十年前父親留下『史氏宗族通譜』引發好奇,尋訪各地史氏宗親會,但均無番禺宗親。幸好近年來網路發達,政府、圖書館將古籍、檔案數位化,開放公眾閱覽,因此找到許多前所不知的資料,諸如祖父史羽六八十年前的訃聞、祖母父親程道元的道光、宣統年間的官職任免奏書,先祖史善長、史澄的嘉慶、光緒年間的著作、書法等。
閱讀中驚訝發現先祖史澄有八個兒子,而我不知曾祖父的名諱,無法連接與先祖史澄的嫡親關係。咫尺天涯,讓我極為懊惱,後悔當初沒問父親成為一生憾事!
不料柳暗花明,事情有了轉機….
去年春節過後,一位周先生透過臉書與我聯繫,轉達廣東佛山史姓同宗,史德剛醫師邀我加入番禺大洲史氏宗親會。初時非常興奮,但了解後發現事與願違。
番禺大洲史氏先祖史敏,號本菴,南宋都指揮使,為避元軍護宋帝幼主趙昺,由臨安遷至福州,於奎山戰役殉國。後人定居番禺大洲、懷集等地迄今已七百餘年。番禺大洲宗親會新近修葺史氏家祠,招集史氏族人歸根。
史醫師是佛山醫院腫瘤標向介入科主任,在網路上看到我的文章,推估我可能是番禺大洲史氏後人,乃託友人周先生與我聯繫。
我告訴史醫師,我的先祖史善長兩百餘年前自浙江山陰遷徙廣東,定居番禺越秀山麓,應非番禺大洲史氏後人。
1878年,史善長四子,史澄在越秀山南麓建造《繼園》。《繼園》曾是明朝嘉慶年嘉興知府李時行罷官返鄉後之居所,原名《小雲林》。史澄購下後,立意效仿前賢,取孟子“為何繼也”之義,命名《繼園》。庭園佔地廣大,有荷花池、涼亭、經緯樓、養翎館、讀書閣以及家祠明德堂。祠堂後另建一排樓房,由史澄的八個兒子分為八宅居住,只是歷經戰亂可能早遭拆除。
沒想到熱心的史醫師立即前往探訪《繼園》故址,發現一條名『繼園東』的百年老巷,老巷內住戶果然都是史姓。
其中一戶名史浩,革命先烈史堅如是他的叔公,而史堅如是我的堂叔公,也就是說史浩是我堂兄!這令我喜出望外…但先父於抗日戰爭投筆從戎,後於內戰遷來台灣從未返,老一輩的親友均已過世,史浩沒聽過先父名諱,更不認識我,如何證明我和番禺史家的關係?
史浩心存猶疑,但仍聯繫他的堂兄,移民澳洲的史勤美。八十多歲的史勤美是《繼園東》內最了解史家歷史的長者之一。史勤美說八宅(八子)史悠壯有一位後人史通,他的哥哥在鐵路局工作,名叫史翼,家人在上海,聽說解放前去了台灣。
史翼?!我的祖父名羽六,諱翼,鐵路工程師,1940年於衡陽修築鐵路染熱病殉職,當時家人和他的母親都在上海。史勤美口中的史翼正是祖父!
踏破鐵鞋無覓處!尋根之旅在已無期待的情況下,竟然奇蹟般找到源頭。
但…故事並未結束,反而更複雜…
史通常年在外且已過世多年,親友對他了解不多。史浩為確認史通與史翼的關係,詢問史通的女婿鞏鼎堂。豈料,鞏鼎堂回答沒聽說史通有兄弟!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史通娶了一位有女兒的婦人。1965年史通過世,因無子嗣,由繼女李碧如繼承房產。堂兄說,史通過世後,繼女李碧如嫁給鞏鼎堂,他們夫婦都非史家後裔,應該不清楚史家歷史。但史通若有兄弟,房產繼承權可能會發生變化…
原來如此!難怪鞏鼎堂沒聽過史通有兄弟。
我告訴史浩,房產歸于有緣人,能聯繫上家族我就已心滿意足。即使如此,史浩仍無法確認我和先祖的關係。
正在此時,在美過世多年的姑媽史敏濟,她的女兒美端也為了尋親,突然從美國郵電給我。史敏濟是史浩父親的胞妹,史浩雖未見過,但他父親提到胞妹史敏濟是國民政府的立法委員,當年兩岸關係敏感不敢聯絡。而史勤美也恰好從澳洲回番禺探親,他說史通是廣東省交通廳總工程師,曾平定海南島立三等功,雖知史翼的後人在台灣但不敢聯繫,史通與史翼確實是八宅。
終於,經由史勤美和美端,證實我的曾祖父史澄第八子,史悠壯,早年全家遷往外省。
史浩很高興與我相認,寄來彌足珍貴的史氏宗譜『本源錄』以及一幀1946年拍攝,已褪色的史家祠堂照片影本。
翻開這本先祖史澄於光緒元年(1875)編修的族譜,開宗明義的寫道:
『木本水源,指點親切。未有木無本而能常茂者,即未有水無源而可長流者。世僐習焉不察,往往近之世尚能言之,稍遠則數典而忘其祖矣….』
族譜上溯西元前1100年,周文王命太史佚掌史尚書、洛誥,其子孫皆紹其職為周史,由是以官為氏,說明史氏源起。
西元25年,西漢杜陵侯史恭(史恭之妹史良娣為漢宣帝祖母)玄孫史崇,輔佐劉秀『光武中興』建立東漢,官拜右將軍青州、冀州二州刺史,封溧陽侯,為溧陽史氏一世祖。
至西元1816年,嘉慶二十一年,先祖史澄之父史善長,江西餘幹知縣、西域詩人,因除賊無功,遣戍烏魯木齊,嘉慶二十四年釋還,定居番禺,為五十五世。
《本源錄》記載三千多年來,歷代祖先生平事蹟、生辰忌日、葬所墓地。它不僅是一本族譜,更是一部文化傳承的歷史。序言說明修編族譜的功能和目的,並告示子孫:
「…就本支之世次相承者,錄出傳示子孫。俾祖功宗德開卷了然庶幾,美繼美述。以承先啟後,且使子孫永遠尊護按代記續。自百世以至千萬世皆有所考,如瓜瓞之綿綿不絕有厚望焉…」。
二十年來尋根問祖終獲結果,先父遷徙來台灣定居台北迄今已傳四代,六十二世,庭字輩。至此闔案擱筆,盼後代子孫亦能尊護按代記續,了無遺憾,是幸…
~~~
另記:
1900年史浩的祖父史古愚與其弟史堅如、妹史憬然,三人追隨孫中山投身革命,籌資購置炸藥刺殺廣東巡撫德壽,不幸失敗。史堅如被捕後遭斬首,德壽下令抄家滅族。族人紛紛改名換姓,逃至港、澳、東北各處,辛亥革命建立民國後才遷回。
1949年,共產黨解放廣州,《繼園》被認定“封建遺產”予以“代收代管”,先後改作印染廠、夜總會,樓房即現今之《繼園東》仍由史澄後人續住。史浩的父親因歷史原因被判刑,五年後以保外就醫名義交由街道管制,另有族人在文革、勞改中過世。這本族譜逃過滿清抄家、文革等劫難實屬不易。正本現由史勤美保管。
同時,《本源錄》原文多有艱深難懂古字,業經轉為文字檔儲存,以便後人使用翻譯工具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