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史善長流放詩的西域文化特征
善長灑脫樂觀的性格使他的流放生涯少了些許失意的悲憤和不平的愁苦,多了一種平和從容和新鮮好奇,因此有助于他發現西域文化中原生態的美.其流放詩體現的西域民族風味、自然風光、風俗人情,形成了其流放詩濃郁的西域文化特征,從而使他的流放詩充滿了奇異的色彩和神奇的活力.
在眾多寫水磨溝的詩中 ,史善長的《遊水磨溝》別有一番韻味 ,讀後使人感慨頗多 ,現錄於下:
清代西域邊塞詩創作十分繁榮,“實可謂我國古代邊塞詩之中興時期”,作為其創作主體的主要是那些流放遣戍之士。“這些流貶之士中,有的原為權傾一方的封疆大吏,如林則徐曾任巡撫、總督、欽差大臣;鄧廷楨亦為總督;李鑾宣曾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等職。”與他們相比,在清代的流放詩人中,史善長是官職較小的一位,僅官江西餘幹縣知縣,因“失察”罪而被流放西域三年。雖然遭遇相同,但由於地位身份的不同,流放西域的心境也各有差異。加之,史善長性格豪爽樂觀,這使他的流放生涯少了些許失意的悲憤和不平的愁苦,多了一種平和從容和新鮮好奇。在這種心境下進行創作,有助於發現西域文化中原生態的美,並能較充分地發揮出詩歌藝術本身的文學魅力。如其流放詩詩題的西域民族風味,對西域自然風光及風俗人情感受的細膩獨特,誇張浪漫的文筆對西域文化特徵的凸顯,自然形成了其流放詩濃郁的西域文化特徵,從而使他的流放詩充滿了奇異的色彩和神奇的活力,在西域詩壇佔據一席之地。讀他的詩,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詩題中充滿西域民族風味的地名。這些地名連綴起來就是一幅清晰完整的西域行旅往返圖,可以讓人讀著他的詩篇追循著他當年的足跡來這裡暢快神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