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仍是夢 明日黃花東逝水(七)

1955年6月到1960年8月,蘇聯先後派出一百二十多位各類不同領域的專家以及一支航測隊。中蘇聯手在三峽進行大規模勘察設計工作,並提出最高蓄水位200、220、235公尺三種方案。但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傾向于235公尺高程方案,這比薩凡奇的200公尺蓄水方案還高35公尺,也引發三峽工程可行性問題的爭論。 Continue reading

命運多舛的三峽夢曇花再現(六)

1921年孫中山築起三峽夢,至1947年的二十六年間,內亂外患連年不斷,多次功敗垂成。
薩凡奇 三峽計畫1963年,84歲的薩凡奇接見中國水利部專家,念念不忘:『…中國大壩一定會建成,你們中國有許多聰明人,不會把巨大財富長期擱置不用。只是對於我,已是一個失落了美好而痛苦的夢境…』
三峽大壩的故事並未結束… Continue reading

《紐約客》VS《生活》誰與三峽爭鋒 (五)

1945年10月1日,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與美國墾務局簽訂三峽工程設計合同。行政院長、外交部長、資源委員會主任委員訪問美國,美國同意貸款30億美元,年利3厘。預計1946年夏季開始,兩年內完成全部招標、發標施工,十年內全部完工。
這項舉世矚目的工程計畫《生活LIFE》雜誌當然也嗅到商機,1946年春,總編輯威爾遜希克斯(Wilson Hicks)派遣韓約翰及迪米崔凱塞爾前往中國採訪。臨行前,威爾遜親切的吩咐他們:
『…如果你還需要更多的經費,可以,但請不要超過兩萬五千美元…』 Continue reading

風起雲湧的三峽大壩–孫中山掀起的故事(四)

『取電必資乎力,而發力必藉於煤,近又有人想出新法,用瀑布之水力以生電,以器蓄之,可待不時之用,可隨地之需,此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者也。』
這是28歲的孫中山於1894年撰寫的《上李鴻章萬言書》,洋洋灑灑八千言,談富強治國大本,其中對水力發電建言,可惜李鴻章不屑一顧,上書如石沉大海。
孫中山一生鍾愛長江,1894至1924年,進出長江12次,累計在長江流域居留長達5年半,佔據他生命的十分之一。 Continue reading

韓約翰(John Hersey)筆下的三峽縴夫–孤石A Single Pebble(三)

Yangtze River, Sichuan, China 2 rows of Chinese trackers, harnessed & bowed, plodding along bank of Yangtze river towing a junk (type of Chinese boat) slowly up river, being instructed by headman (L), w. other junks & people distant in bkgrd. March 1946

Yangtze River, Sichuan, China
2 rows of Chinese trackers, harnessed & bowed, plodding along bank of Yangtze river towing a junk (type of Chinese boat) slowly up river, being instructed by headman (L), w. other junks & people distant in bkgrd. March 1946

1956年1月1日,普立茲獎得主,中文名韓約翰(John Hersey)的美國《New Yorker》雜誌記者,出版一本精彩的小說:《A Single Pebble-孤石》
這本書敘述一位年輕而缺乏耐性的美國工程師,在一艘中國木船上,與船工和縴夫經歷一段長江三峽驚險的旅程,重新了解了生命的意義… Continue reading